如何培养听损学生的健康心理?

2018-06-12
712

健康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由此可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日渐显现。这些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在校的听损学生。

听损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因为生理缺陷的影响,由于生理缺陷所带来有关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特点,造成此类学生比正常听力儿童更多地表现出自卑、多疑、孤僻、急躁等不健康心理表现。

其次,社会一些负面现象,残疾人遭歧视,就业难,在工作中的同工不同酬等等问题,虽然这些情况在正常人中也存在。但对于听损人群来说却更严重地伤害他们的感情,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敌视心理。

再者,造成听损学生心理障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目前,我国聋校教育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封闭状态或半封闭状态的。这就限制了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学校存在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现象。

另外大部分听损学生家长缺乏相应的教育能力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家庭中常常是极度地溺爱或者极端放任、遗弃等不当的教育方法,造成听损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缺陷。对待别人也多半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产生强烈的不满、怨恨、以及对抗情绪,常常以过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表现为心理上的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完善的法律法规,良好、宽容的社会氛围是让听损学生感受人间温暖,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有效保障,然而这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形成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不懈的努力。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去做的,就是改进和完善我们学校教育。

学校生活是听损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听损学生健康心理和优良人格地形成。如果我们忽视了,将会严重地妨碍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因而我们应从多方面着手,引导、培养听损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教育听损学生正视生理缺陷,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听损学生,要么盲目乐观,自尊心特别强,不允许别人说他一点不对。要么非常悲观,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两者造成的后果是孤僻、自大,不愿与人交往,只喜欢缩在自己的小生活圈子里。久而久之产生不合群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生理缺陷,知道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也正视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告诉学生社会上大部分人还是关心支持听损人群的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大胆的与人交往,了解社会,学习与人交往,与人相处。引导学生积极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总能以积极向上的状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由此展开美好的人生道路。

二、加强对聋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养学生宽以待人的良好品质。

由于听力损失,听损学生在认识情感上往往产生偏差,容易冲动,急躁,往往还表现出相当的过激行为。不愿意为他人着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约束能力差,行为反复性严

我们应该让听损学生加强对自己的约束,管好自己的手、脚。对出现的问题要正确认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而形成真诚,善良的良好品质。

三、适时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在挫折教育中更要注意适时,适地,因材施教。

要告诉听损学生正常听力的人一生成长过程也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只有在不断的挫折中不被压倒,百折不挠,这样才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格。也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聋生克服心理阻碍。

要让听损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育的外因作用不少,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内心有正确的认识,从主观上要求自己克服困难,努力去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会系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客观真实的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自己的一些问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开设相关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或者健康心理门诊,这些正规医疗机构的设置也将会为听损学生及时地消除心理障碍,健全良好的心态产生积极的作用。

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听损学生的反复性,决定了我们应该认真细致地对待这个问题,更应该持之以恒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听损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