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个性化的解读的过程。但这种个性化解读,是建立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因此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损学生的朗读感悟。听损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朗读的能力较低,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能力感到自卑,不愿读、怕读。这给阅读教学带来许多困难,使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没有生气和灵气,学生也失去阅读的兴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朗读,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用手势语通过幅度大小,轻重和缓急来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积累学生语言。
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方法指导,更需要量的积累。单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却把学生死死地限制在课本中。
普校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各年级的阅读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为听损学生寻找适合的课外读物,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指导他们读懂、读会,让他们在课外阅读,到课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