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已证明:听损儿童的构音语音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表现对同一声母音位对的构音语音清晰水平低于听觉识别水平,并且具有听觉识别能力越高,构音语音能力也相对较高特点。
我们在对听损儿童进行构音语音异常矫治时,坚持以听觉识别训练为前提,让其掌握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送气特征等技能;在进行某个音位的构音语音训练时,首先提供大量含有目标音位的语境供听损儿童聆听(言语词表选用黄绍明—韩知娟词表),增加其对目标音位的熟悉度和敏感性;其次,在对听损儿童进行目标音位与替代音位的听觉识别训练时,要保证其能听清,排除因听不清而导致说不清的问题。
听损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半年至一年,是听觉技能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对听损儿童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中,要践行听是说的前提,要坚持听觉先行的原则。
在听觉训练获得明显效果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正确的言语听觉反馈,进行听说对比训练,用听带动说,以增强构音语音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其言语听觉能力,达到提高语言清晰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