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知 ▏学龄听损孩子入学将会面临哪些困难,有何对策?

2020-07-23
11

现在国内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按常规9月1日是各地正式开学的日子,不少家长已经在为听损孩子的入学做各项准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听损孩子们将会面临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一、择校困难

对策:

首先,无需过分夸大听损孩子在择校困难方面的特殊性,择校问题其实是所有学龄儿童家庭普遍头痛的问题,而且从本中心过往的经验来看,仅仅因为听力问题入学时出现困难的孩子只是极少数。

第二,面对孩子的择校困难,要充分了解全国的教育形势(如相关文件)和当地的教育环境,为孩子联系合适的学校和老师。

第三,在联系学校并向学校介绍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做到相互沟通和理解,注意展现孩子的优势,打消学校和老师的顾虑,以充分的准备及平和的心态通过入学考试。

二、聆听困难(噪音、混响和距离)

学校的声学环境比家里复杂得多,噪音(几十个孩子,加上座椅板凳的移动,空调电扇等,基本不会有完全安静的时候)、混响(教室通常是光滑的地面和墙壁,很容易造成混响)、距离等都给佩戴传统助听器孩子的聆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此外,老师和同学说话的语速也会比孩子以前接触到的要快,应及早准备练习适应。

对策:

1、若孩子的助听器还是几年前选配的助听器,建议升级为降噪功能更为强大的助听器,并进行噪声环境的听取训练、正常语速的聆听训练、主动聆听的听觉训练,以使孩子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2、若是重度或是极重度听损孩子即使是换上降噪功能更先进的助听器,家长也可与老师沟通请求给听损孩子适当的座位安排:尽量远离窗户、走廊、空调或电扇以减少噪音干扰,最好是第二、三排中央的位置(视线比较好,帮助视觉补偿,请大家注意第一排的位置不一定是最好的,孩子要一直仰着头看很费力,且老师有可能离开讲台来回走动,此时二、三排会离老师更近);

3、充分利用各种听辅设备、培养良好的听觉记忆、识别和语速适应等听觉训练基础,引导听损孩子通过聆听和阅读获取更丰富的语言内容;

4、教听损孩子掌握基本的助听设备使用和维护方法,能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助听设备和注意事项,记得在孩子的书包内放置助听设备的备用电池并告知他;

5、如果升级助听器后依然聆听很困难,可以与老师沟通是否可以使用FM无线调频系统或者无线麦克风(选择FM系统时要考虑其兼容性和便利性,要教孩子如何对FM系统进行保管、充电和更换电池;上课前将发射机有礼貌地交给老师佩戴,听录音时可提醒老师将发射机放在喇叭旁;下课时请老师摘下并关机,下一位老师来上课时再佩戴开机。如果是无线麦克风请老师保持在有效距离内,以便孩子的助听器能正常接收声音信号。)

三、交流困难

有的听损孩子入学后可能遇到的交流困难主要体现在:

1、不能准确、快速理解和执行老师的指令;

2、不能清楚记下老师所留的作业任务;

3、发音不够清晰同学听不懂;

4、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发起交流话题,不能维持沟通等。

但是,请注意有些沟通交流困难不是听和说的问题,而是社会心理问题,如社会隔离、移情困难(主要表现为缺乏同情心)、不了解和关注伙伴的兴趣和习惯、挫折和威胁的感受等等。

对策:

努力使听损孩子愿意关注和帮助他人,喜欢与人交流:

1、提前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准备书面材料介绍孩子的情况和需要(可以请老师把作业写下来,或者和同学确认核实);

2、提前教给孩子必要的课堂用语;

3、教孩子学习如何进行自我表达:比如向他人进行自我介绍、表达自身的困难和需求等;

4、听损孩子入学后仍要坚持语言的康复训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言语清晰度;

5、帮助孩子参与小伙伴们的集体活动,促进其与主流群体的融合。父母也要和班里的同学和家长建立良好联系,为孩子做好支持和榜样;

6、帮助听损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接纳态度,懂得如何正面回应同学们的疑问。例如针对同学们问为什么要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可以回答:“视力不好的同学要戴眼镜,我们耳朵不好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也是一样的。”

四、阅读困难

不少家长会有一种误区:孩子上学了才应该开始“读书”,否则不识字怎么能阅读呢?

其实,低幼读物是孩子“阅听”、“阅想”、“阅说”,在大人有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孩子对“读物”的理解,达到扩大视野,积累词汇、丰富想象、发展思维、陶冶性情等诸多效果。

开始阅读的年龄越早越好,一岁左右就可以,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靠大人正确地引导形成的。

幼儿时期就开始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听损儿童在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往往会超过同龄的其他孩子并极少出现阅读困难,反而更专注,更坐得住。

如果发现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困难,家长也要多从自己的角度找原因,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氛围,更科学有效地引导。

对策: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读物的选择是否恰当?

选择读物要注意图书的色彩是否明快醒目;文字是否规范简练;是否富于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孩子自己的阅读兴趣(比如孩子喜欢小汽车,可以给他买关于小汽车的书,而不是关于植物的,也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

2、是否有适合阅读的环境和气氛?

合适的阅读环境并不一定就是华贵的书房,一个安静、舒适、明亮的角落就可以,可以在书桌或餐桌旁,也可以是卧室的床上或客厅的地垫上。重要的是,家长是否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小龄儿童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好处多多。如果孩子大一些能够自己阅读了,也可以大人和孩子各看各的。孩子最善于模仿,如果你从来不看书天天玩手机,他很容易认为手机比书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