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大法宝,有助于提高我们大脑处理声音能力!

2017-05-13
238

丹麦唯听举办的2017唯听听力学峰会近日已于丹麦哥本哈根顺利闭幕。开场演讲嘉宾,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Nina Kraus博士作了题为《Our life in sound and hearing health: a biological perspective》——生命之声及听力健康:来自生物学的视角。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Nina Kraus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有助提高大脑处理声音能力的三大法宝——听力训练学习双语以及学习音乐


听力训练:

   

研究表明,接受听力训练的小组在神经反应的速度上较对照组来说有明显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听力训练的小组在辅音方面的提升明显优于元音。同时嘈杂环境中的可听度方面,接受听力训练的小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有听力损失的人群而言,听力训练更有助于他们在嘈杂环境中听的更为清晰“学习阅读,你需要有良好的工作记忆力(working memory,是指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的系统),以及消除话语中声音的歧义、并把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 Nina Kraus博士指出:“通过听力训练也能有效的提升工作记忆力(workingmemory)。”

但是听力训练在国内还是非常新兴的专业领域,因此下面的两大法宝可能对听损患者而言更具实用价值。


学习双语:



生物学意义上的衰老其实比年龄的增长要来的更快。从30岁开始,人体的各种机能开始缓慢地走下坡路。大脑的认知能力也不例外。

由于双语者的脑子里运行着两种语言体系,会变得非常善于决定哪些声音有意义,哪些声音没有意义;思维就如同在表演杂技一般。  

据Nina Kraus博士的研究数据表明,双语言环境下的听障患者较单一语言环境下的听障患者,在言语识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上要更慢由此可见,不论是听力正常或听力损失人群,若想减缓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趋势,学一门外语可能是非常好的途径。


学习音乐:



听音乐,学习乐器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同时对于听力损失的用户而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作用。

根据Nina Kraus博士的试验数据,听力损失的患者在学习音乐后噪音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会明显好于学习音乐前同时,另一个有趣的研究也显示,即便是患有听力障碍的音乐家,在同样的噪音环境下,其言语识别的能力仍然优于听力正常的普通人。而且,听力障碍的音乐家在安静及吵闹的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更为接近。


事实证明,在纷繁复杂、人声鼎沸的背景下,对声音的细微变化的理解能力,不仅对正在学习语言的听障患儿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耳朵逐渐下降的老人也很关键。因此,想要提高大脑处理声音能力,不妨尝试下听力训练,学习双语以及学习音乐这三大法宝。


关于Nina Kraus博士以及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

NinaKraus博士是美国西北大学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教授及负责人。该实验室致力于研究语言与音乐相关的神经编码过程。

了解更多关于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研究并下载相关论文,请访问:

http://www.brainvolts.northwester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