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亲子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2018-01-08
67

在亲子教育中,孩子和家长均是“教育和引导”的主体。我们不仅仅要“教”孩子,更主要的是要“教”家长。所以,我们也称之为“家长管理”。亲子教育的家长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未入班时 “树观念”

听损儿童的康复是一项系统的抢救性工程。在这样一个大工程里,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深度合作才能更好的康复孩子,缩短其康复期。在早期干预和阶段指导阶段,通过教师专业的引导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和认识,树立良好的心态,为入机构康复奠定基础。

2、初入班时 “提要求”

附:宝宝入班您需要做到十点

①课堂上宝宝和老师不希望被手机铃声打扰到,请您把手机调为静音状态,课堂上您唯一的任务是和宝宝一起参与到课堂。

②课堂上您需要按照老师的方法引导宝宝完成听声音、发音、做游戏等活动。做好“榜样”,并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教室的椅子分为宝宝椅和妈妈椅。您需要和宝宝一起前后摆好,宝宝坐在妈妈的前面。妈妈要把老师说过的话重复给宝宝听,并请使用语调丰富的“儿化语”。

④如果您的宝宝因为身体不适或情绪等因素哭闹,请您先去教室外面稳定宝宝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再进入课堂。

⑤请您自备宝宝成长记录本,把每天学习的内容、老师教的教学技巧、学习方法、宝宝课堂中的反馈、家庭康复中您的教授内容、使用的方法、宝宝的成效等记录在成长记录本上。

⑥请您自觉遵守课堂上的纪律。

⑦请您树立好妈妈的角色并注意您和宝宝的仪表。

⑧请您和宝宝按时到园,所有的精彩课堂都希望有您和宝宝的参与。

⑨请您讲普通话,随时注意语言输入。

⑩请您为宝宝自备一套工具箱,并和宝宝一起完成属于宝宝的小标识。工具箱内包括:彩泥一桶、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安全剪刀一把、固体胶一支、双面胶一个、折纸用的彩纸一套。

3、课程中“勤引导”

⑥请您自觉遵守课堂上的纪律。

⑦请您树立好妈妈的角色并注意您和宝宝的仪表。

⑧请您和宝宝按时到园,所有的精彩课堂都希望有您和宝宝的参与。

⑨请您讲普通话,随时注意语言输入。

⑩请您为宝宝自备一套工具箱,并和宝宝一起完成属于宝宝的小标识。工具箱内包括:彩泥一桶、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安全剪刀一把、固体胶一支、双面胶一个、折纸用的彩纸一套。

3、课程中“勤引导”

课堂上,教师会随时提醒并纠正家长忽略或错误的地方。如:“XX的妈妈请注意,你的宝宝没有注意听哦!”“XX的妈妈,聆听提示应该这样做。”“XX的妈妈,这句话我建议你这么说,……”使家长在一点一滴中进步。

4、课堂外“做活动”

①每周设置家长会和家长培训时间。

每周五的最后一节为家长会及家长培训时间。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孩子对本周内容的掌握情况、家庭训练效果及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小范围的家长培训,以教学技巧和康复知识为主。这样的家长培训更有利于家长实施家庭康复教学,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帮助家长学到更多的康复知识。

②定期举行“家长”观摩课。

家长观摩课是促使家长主动学习听觉言语康复相关知识、技巧的一种策略。每节“家长”观摩课后,教师和家长一起进行评课,找出上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教学技能更加娴熟,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观摩课一般在入托两个月后进行,此时孩子已经熟悉学习环境和小伙伴并与老师建立了信任关系。“家长”观摩课一般一周安排两节,以语言活动为主。初期上课时,家长授课时间为10-15分钟,依据情况延长至20分钟。

③定期组织亲子活动。

在校的孩子一般为非本地居住人口。其交际范围受限且缺少娱乐活动,加之康复本身就是一件艰巨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家长往往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小龄孩子的康复本应就是“在玩中学”“游戏中学”。所以定期的亲子活动一方面让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放松和愉悦了心情,另一方面也创设了孩子交往和互动的环境,再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康复目标。

④定期家访和问题探讨。

对于个体差异较大或特殊的孩子,老师不定期家访了解孩子在家庭康复中的学习状态、了解家长在家针对孩子的方式方法,针对性指导或开家长会案例分析,共同解决和促进家庭康复的有效实施。

(三)亲子教师需要保持“新鲜血液”

从事亲子教育的教师首先要求性格活泼、有较强的亲和力,掌握0—3岁幼儿心理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听觉、言语、语言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