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注意:孩子可能正在失去这些“声音”

2025-05-07
0

亲爱的家长们,清晨窗外的鸟儿欢唱,夜晚窗外的虫儿低吟,这些大自然的美妙旋律,您是否发现孩子已经很久没有被它们吸引?这可能并不是孩子的兴趣转移,而是高频听力损失在悄悄发生!

听力损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从高频音开始。高频音是指频率在2000-20000Hz之间的声音,比如水滴的滴答声、鸟儿的啁啾声、树叶的沙沙声和波浪的轻拍声。在日常交流中,2000-8000Hz范围内的声音是我们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像“t”“sh”“f”“p”“s”等音素,以及孩子说话时的声音,都属于高频音。如果孩子对这些声音的反应不如从前灵敏,或者在嘈杂环境中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高频听力损失的早期信号。 这一切都与孩子耳蜗的结构有关。

耳蜗位于内耳,像一只小小的蜗牛,是外周听觉系统的关键部分。声音传入耳内后,会经过鼓膜,将声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振动耳蜗上的卵圆窗,带动耳蜗内的淋巴液运动,刺激耳蜗基底膜上的听觉毛细胞,将机械能转化为电信号,最终被大脑识别为声音。

在耳蜗中,不同部位负责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耳蜗底部主要负责高频声音,而顶部则负责低频声音。 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往往与耳蜗底部的特殊位置有关。由于所有声音都需要经过蜗底进行接纳和传输,蜗底承受的压力最大。一旦出现缺氧或供血不足的情况,蜗底就容易受损,从而导致高频听力下降。

此外,一些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耳蜗具有较强的毒性,其引发的听力损失通常率先在高频区出现。

随着年龄增长,即使是儿童,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环境或受到疾病影响,听觉毛细胞也会逐渐受损,高频听力下降更为常见。 轻度高频听力损失常常不易察觉,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孩子可能会在课堂上听不清老师讲课,或者在与人交流时显得迟钝。

因此,家长们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听力状况。如果您发现孩子对高频声音反应迟钝,或者在嘈杂环境中经常听不清别人说话,请及时带孩子前往唯听重庆技术服务中心。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为孩子进行全面检查,提供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守护孩子的听力健康,让他们能够重新聆听世界的美好。